中國鋼材產品流向及結構調整現狀分析
在鋼鐵工業的發展過程中,區域布局調整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與之相關的問題則涉及鋼材產品流向及相應的產品結構調整。尤其是中國國土廣闊,各區域之間經濟社會發展存在較大差異,因此有必要對此進行研究,以對行業的發展有所裨益。
?
近年來,中國鋼材產量持續保持在較高水平。2007年~2016年,鋼材產量由5.66億噸增長到11.35億噸,增加了1.01倍(除2015年小幅下降200萬噸外,鋼材產量均逐年不同程度地提升)。2017年,在國家以“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為重點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政策的大力推動下,鋼材產量下降到10.48億噸,同比減少8641萬噸,減量為歷史之最,這充分反映了去產能的顯著效果。
從區域構成看,2007年~2017年,華北地區鋼材產量占全國比重整體上先升后降,從2007年的30.48%上升到2016年的36.38%,大幅提高了5.89個百分點,2017年下降至33.81%,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京津冀地區去產能力度加大,其中天津鋼材產量減少4293萬噸,河北鋼材產量減少1599萬噸;東北地區鋼材產量占全國比重先降后升,從2007年的9.55%下降到2016年的最低點6.35%,減少了3.20個百分點,2017年東三省鋼材產量合計增加631萬噸,這使得東北地區鋼材產量占全國比重提升到7.47%;華東地區鋼材產量占全國比重持續走低,從35.85%下降到33.49%,整體降低了2.36個百分點;中南地區鋼材產量占全國比重始終在15%~16%之間波動,2016年有一定增長,主要是由于湛江鋼鐵的投產帶動了廣東鋼材產量的增加,2017年中南地區鋼材產量占全國比重進一步增加到16.41%;西北地區鋼材產量占全國比重從3.15%上升到3.56%,小幅增加了0.41個百分點,2017年增幅相對明顯,主要是由于新疆鋼材產量同比增加212萬噸至1300萬噸;西南地區鋼材產量占全國比重從5.58%下降到5.26%,小幅減少了0.32個百分點。
從我國鋼材生產布局10多年的演變中可以發現,我國鋼材生產布局雖然有所調整但整體變動不大,以生產為驅動的華北和以消費為驅動的華東始終是“兩極”,鋼材產量合計占全國比重在66%~70%之間。
2017年,全國重點鋼鐵企業共生產5.83億噸鋼材,占全國總產量10.48億噸的55.62%。同時,非重點企業大多生產規模較小,銷售渠道基本限于本區域(即使很多規模相對較大的重點企業也是如此)。因此,重點企業的鋼材流向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全國的鋼材流向。本文計算整理了2017年全國重點企業鋼材的區域流向。
在統計的過程中,首先根據各企業下屬生產基地的區域分布進行相應的數據處理。比如在對首鋼集團的分析中,需要扣除位于西南地區的水城鋼鐵和貴陽特鋼的鋼材產量,把水城鋼鐵和貴陽特鋼的鋼材產量置入西南地區;扣除位于東北的通化鋼鐵的鋼材產量,把通化鋼鐵的鋼材產量置入西南地區;之后剩余的鋼材產量再納入華北地區進行統計分析,等等。
對表1中數據計算整理,得到我國各區域市場鋼材絕對輸入/輸出量流向。(見圖2)
結合表1和圖2,分別計算出2017年每個區域企業生產的鋼材中,供應本地區的數量、區域間凈輸出量、出口量、凈輸出量(區域間凈輸出量﹢出口量)、凈輸出比例。根據2017年各區域市場的凈輸入/輸出比例,可以把我國的鋼鐵區域市場劃分為三種類型:一是自給型的西北市場,凈輸入比例為0.86%,凈輸入鋼材18萬噸,在總量上基本實現了自給;二是輸出型的東北市場、華北市場,凈輸出比例分別為39.91%和37.82%,分別輸出鋼材2345萬噸和7346萬噸,說明這兩個區域市場在總量上過剩嚴重;三是輸入型的西南市場、中南市場和華東市場,凈輸入比例分別為52.79%、20.49%和19.58%,分別輸入鋼材1634萬噸、1675萬噸和3818萬噸,說明這3個區域市場鋼材需求量相對較大而區域內鋼鐵企業不能滿足,需要從其他不同區域大量調入。
2016~2017兩年間,各區域市場鋼材輸入/輸出情況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變化。其中,相比較于2016年,2017年華北市場凈輸出比例基本不變,生產和消費同步減少;東北市場凈輸出比例減少4.90個百分點,主要是由于出口比例減少,出口鋼材由1156萬噸減少到889萬噸;華東市場凈輸入比例增加2.88個百分點,供給缺口進一步加大;中南市場凈輸入比例增加1.37個百分點,湛江鋼鐵的投產短期內仍舊難以彌補供給缺口;西北市場凈輸入比例大幅減少15.51個百分點,主要是由于西北地區企業,主要是陜西鋼鐵的鋼材產量增加280萬噸所致;西南市場的凈輸入比例大幅增長了8.20個百分點,雖然產量有所增長但供給缺口進一步加大,主要是由于區域內鋼鐵企業整體規模較小且產品結構未能較好滿足下游客戶需求所致。
綜合分析,中國鋼鐵工業區域布局仍須不斷完善。鋼鐵行業近年來雖然進行了各種形式的區域內甚至跨區域的兼并重組和結構調整,但在區域布局優化上尚待重新起步,任重道遠,未來需要真正全面貫徹執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政策,把改革落到實處。
為進一步分析鋼材產品區域流動的原因,分各區域將不同產品的產量減去需求量,可以看到分區域之間、分產品之間的供需情況差異巨大,比如鋼筋在華北過剩1398萬噸,但在西南的缺口高達861萬噸;中厚寬鋼帶在華北過剩3007萬噸,但在華東的缺口高達417萬噸,在中南的缺口也高達415萬噸。因此,未來各個企業的區域布局調整和產品結構優化應在對區域市場供求關系分析的基礎上,充分考慮新形勢的變化做出前瞻性的規劃。同時,各個區域甚至全行業也有必要就此開展更深層次的專題研究,聯合組織課題攻關,提出更全面具體和切實可執行的建議,以從根本上解決長期困擾行業發展的重大問題。
不同區域市場供需環境的變化對鋼材產品價格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以重慶和天津直徑為20毫米的HRB400螺紋鋼為例,兩地價差的起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行業供需格局的演變,從2007年1月份到2017年12月份基本可以劃分成四個階段。第一階段,2007年1月份到2009年9月份,由于西南市場整體供給不足,重慶和天津的價差基本以100元/噸為中樞波動,但波動幅度極大,最高點為2007年6月11日的560元/噸,最低點為2008年8月18日的-430元/噸,說明供給和需求之間的博弈力度極大。第二階段,2009年10月份到2011年12月份,雖然價差仍舊以100元/噸為中樞波動,但波動幅度明顯變小,說明供給和需求之間的博弈基本達到了穩定。第三階段,2012年1月份到2016年10月份,由于西南市場整體供給不足的程度有所加深,重慶和天津的價差開始大幅上升到以300元/噸為中樞波動,同時波動幅度極大,最高點為2012年12月3日的630元/噸,最低點為2016年4月28日的-210元/噸,說明供給和需求之間的博弈力度再次加大。第四階段,2016年11月份到2017年12月份,雖然價差仍舊以300元/噸為中樞波動,但波動幅度明顯變小,說明供給和需求之間的博弈基本達到了穩定。
針對不同區域之間由于產品基本供需變動導致的價格變化,鋼鐵企業應強化監測力度,及時做出銷售調整,真正做到以市場為中心。當然,最根本的還是實施產品結構優化和布局調整。而如何進一步推進跨區域的聯合重組,更深層次地解決長期困擾中國鋼鐵工業發展的區域布局和產品結構不合理的現狀,也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問題。